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

2013.03.02﹣2013 TIFA─柏林人民劇院《賭徒》

台灣國際藝術節(TIFA)

賭徒





節目介紹:
柏林人民劇院被建於1913-14年間,位於柏林的市中心羅莎-盧森堡廣場。首度抵台的柏林人民劇院,帶來嗜賭成性的俄國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名著《賭徒》。這作品是杜斯妥也夫斯基輸個精光之時,情急之下以自身經歷為本,在26天內寫出的經典故事。


德國知名導演法蘭克‧卡斯多夫1951年生於東柏林,戲劇藝術畢業後在山夫騰堡擔任戲劇指導,也於東德各大劇院執導。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之後,隨即受邀至西德的各個著名劇場,以自由導演身份執導。卡斯多夫以改編歌德 、莎士比亞、萊辛、易卜生、布爾加科夫等人的劇作聞名,並多次改編德國劇作家海納‧穆勒的作品。卡斯多夫獲獎無數,包括德國首屈一指的戲劇雜誌「今日劇場」頒發的柯特納獎及「最佳導演」。

亞洲首演

左派先驅柏林人民劇院+前衛劇場大師法蘭克‧卡斯多夫
聯手製作俄國大文豪杜斯妥也夫斯基經典鉅作
硬蕊龐克音樂寫實拼貼視覺 充滿歌德風情的前衛旋轉舞台
演員精準的表情實力派演技 強烈描繪人性深藏不露的堅強「賭」性

製作團隊:
演出製作/Volksbühne am Rosa-Luxemburg-Platz (柏林人民劇院)
導演/Frank Castorf (法蘭克‧卡斯多夫)



《賭徒》小說是當時杜斯妥也夫斯基好賭成性,在輸個精光之時,情急之下以自身經歷為本之作。然而這部作品儼然一份賭癮的文學宣言,身無分文的家庭教師亞歷西.伊凡諾維奇,因緣際會參加一位破產俄國將軍舉辦的旅行派對,並在德國城鎮羅雷特堡的賭場裡贏得鉅款,而後無可救藥地愛上將軍的繼女波琳娜。另外,傾家蕩產的將軍急切等著繼承富有姨媽的遺產,卻驚訝地看見她出現在派對中,並迷上輪盤遊戲,還把眾人肖想的遺產輸光。



====這是分隔線====

這齣戲有4小時,數度看到快睏企,精神相當不濟。應該是那陣子因為自作孽晚睡造成的。另外,大概還有題材太藝術了,蛙跨謀表達的意境才會昏昏欲睡。(話說先前看K24的6小時精神都很好啊)

<網路上有人說字幕對不上演員說話的速度,而且還有空白的地方。我從停頓點大概可以知道有部分的字幕應該沒有打出來,難道這也是造成我看不懂的因素嗎?>

這齣戲手法也不是那種中規中矩在舞臺演給你看而已,還有躲到舞臺中間觀眾看不到的區域,用攝影機拍攝再投影到前方布幕,這時觀眾能看到的畫面應該算是導演指定,不同於晾在觀眾面前演,觀眾可以選擇你要看哪裡。

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演員們是用嘶吼的方式在演戲,下半場有比較沒力的感覺。

看了別人的網誌之後多少有喚醒一點記憶,一開始出現烏龜裝(不是很理解烏龜的含意),跟之後的鱷魚把男爵吃下去,鱷魚大概比喻財閥還是政權之類的?

話說,我真的都忘了,因為從一開始就沒理解過這齣戲的內容,我只記得舞台上的表演很精彩,但劇情忘的差不多了。另一齣偶劇的內容我記得還滿多的啊,怎麼這齣記的的內容很少。

舞台的印像還比較多。舞台是多面台(不曉得有沒有多於四面)之類的設計,總之就是每個面都有一個場景,最中間也有一個看不到的場景,該場景算是賭室吧,每次進入該場景就會有攝影人員跟著演員即時將影像呈現在布幕上。不過最後面的槍戰中,感覺有即時影像跟已錄好的影像重疊播放,因為服裝不一樣,我甚至覺得演員長的不連戲(囧)。


一開始葛耶侯爵跟亞歷西在聊天,兩人應該是朋友。
亞歷西跟波琳娜在大聲聊天(算吵架?),波琳娜看似喜歡亞歷西,但是又很愛嘮叨他。
將軍喜歡白蘭琪,白蘭琪應該是喜歡將軍的錢。他們一直在等將軍他姨媽的死亡電報,但是一直沒等到。(我一直有種白蘭琪跟艾索里是在對將軍設計仙人跳的感覺。)
白蘭琪她媽-德孔敏夫人是男演員演的,害我一直覺得他們真的在設計仙人跳。
後來將軍的姨媽出現了,不曉得為什麼姨媽很喜歡亞歷西,然後這時後亞歷西換髮形,我一直有種換人演的感覺(位置太遠,看不清臉)。然後,姨媽也跑去賭。最後輸光光。

其他橋段的印像太片段了,湊不起來,放棄。

而且有些地方看不太懂,人物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很理解。像是白蘭琪跟艾索里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?還有最後波琳娜為什麼會跟白蘭琪也有一手?why?不過我一點都不會想找原著來看,這題材太沉悶,不是我的菜,我喜歡輕鬆一點的。

還好這齣戲看不懂內容,還是有其他東西可以看的。


點此連結看兩廳院賭徒介紹







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