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

2013.04.06-搖滾芭比

《搖滾芭比》:演出介紹
  原著劇本取材自真人真事,由電影《性愛巴士》知名導演John Cameron Mitchell親自編劇執導,探討人性、自由、愛、文化差異及性別認同,並融合七十年代搖滾樂的精華,以「後龐克」(Post-Punk)、「新華麗搖滾」(Neo-Glam Rock)風格的曲目貫穿全劇。本劇從小酒吧演到外百老匯,2001年改編成電影,登上大螢幕,旋風席捲全球,獲獎無數,包括: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影片、日舞影展最佳導演及觀眾票選獎等。舞台劇版橫掃歐美,並翻譯成各國語言,日、韓版本演出皆創下破千場紀錄。首度翻譯成中文,超強跨界團隊合體製作,即將為台灣觀眾帶來全新感官體驗。

我看的場次的Hedwig是葉百恂跟賴盈螢演的。
在過年期間就有注意到這場演出,好像是在兩廳院的FB發佈的消息。不過那時候的演員名單是呂寰宇跟管罄,知道管罄這個名字,因為在李泰祥音樂劇『美麗的錯誤』跟莎妹劇團的『膚色時光』有演出過。不過呂寰宇這名字就第一次聽到。有去看了一下預告跟一些介紹的影片,男主角的Hedwig的扮相還不錯看,只是聲音不是我喜歡的類型,所以就一直考慮、考慮、考慮很久,直到奇幻影展的選片指南之後(因為抽獎沒抽到),終於下定決心去踩地雷踩踩看。


還有,原本一直以為地點是在國父紀念館,因為我很不喜歡國父紀念館的座位,所以導致我一直沒有購票的欲望。後來發現原來是在華山,而且票價超級划算,所以雖然沒有折扣,還是一個人衝了。(越來越習慣一個人去看表演,衝演唱會了。)

=============

愛X 救贖X 搖滾X 希望
Hansel,生長於東德,自小夢想成為搖滾歌手的美麗男孩,在柏林圍牆的這一邊與來自美國的士官Luther 結識熱戀。為了愛情與自由,他動了變性手術成為 Hedwig,前往美國。一年後,柏林圍牆倒了,Luther也變心離開了他。困在美國小鎮的 Hedwig 重新妝扮,開始組團踏上他的音樂路途,遇到了年紀小他許多的情人Tommy,正當他沈醉愛情幻夢中,殘酷的背叛再度降臨。Tommy 不但拋下Hedwig,還剽竊他所有的音樂創作,自己成為了搖滾巨星。什麼是愛情?什麼是自由?什麼是夢想?傷心憤怒的 Hedwig,站上舞台,他/她戴上假髮與濃妝,尋找答案,用狂飆吶喊,寫下人生的疑問和詠歎!

故事取材自真人真事,由《性愛巴士》導演 John Cameron Mitchell 改編成音樂劇及電影,推出後風靡全球,各種語言版本演出超過上萬場,蔚為狂潮,被譽為與《Tommy》、《Rent》齊名的不朽之作。中文版本為全球首演,延續原創精神,在具爆發力的表演形式中展現超越時代、政治、性別、語言、地域的普世關懷,並集合跨國團隊華麗打造,勢將撼動你對音樂劇的終極想像!


=============


一進場,哇,真的超近的。最大的遺憾是沒有節目冊,只有一張簡單的單子而已,可惜。如果可以弄個節目冊,不用太大本,賣個50或80元,我都會買。像台南人劇團在小地方的演出,還是都有販售節目冊。第二個遺憾是我不知道可以拍照,唉,我如果知道至少會帶小相機出門的。

Hedwig一出場我就覺得一定是我知道的那位(就是第一張圖兩本節目冊上的那位),雖然濃妝豔抹,但我對於他的臉就是超級有印象。整齣戲幾乎是靠Hedwig撐起來,難怪要有兩組替換演出。

這場演出有跟觀眾互動,但是不曉得是我全身散發出『不要靠近我』的AT力場,還是說台灣劇場演員不敢找女性觀眾互動,我坐第一排的位置,Hedwig就這樣略過我,找我旁邊的男生。唉唷,幹麻排擠我。我以前看拳擊手之死時,人家外國演員都專挑女性觀眾進行互動ㄟ。在下坐第一個位置多少有一點覺悟在。

整齣戲是靠Hedwig撐起來。現在回頭想想,導演算滿厲害的,都不會讓我看到快睡著,因為當天其實我已經很累,我一早就出門去看電影,當天有三部奇幻影展的電影,精神狀況在第三部電影時已經非常疲狽。但是,搖滾芭比並沒有讓我更累。所以說,導演厲害,演員們也厲害。

然後,我在最後謝幕時才放開心胸尖叫,在演出期間都覺得我看得悶悶的,其實有些音樂響起時,還滿想搖動身體的。還好音樂還不到甩頭的地步,不然我要不是忍的很痛苦,就是嚇壞旁邊的人。

我看完之後回家慢慢思考才恍然大悟,原來我看的場次,另一位Hedwig(呂寰宇)也有在舞台上,我超後知後覺的。沒辦法,我以前沒看過他的演出。

以上
2013.04.19

嗯...人老了,記憶力跟表達能力都不好了。







沒有留言 :

張貼留言